【風險提示】關于防范“保單貸款型代理退保詐騙”的風險提示
近期廣西等地發生“保單貸款型代理退保詐騙”,不法分子謊稱其為保險公司員工或資深業內人士,聲稱能幫消費者辦理全額退保,實則利用保單貸款套取資金。在此太平人壽提醒廣大消費者,警惕此類詐騙,依法理性維權。
一、“保單貸款型代理退保詐騙”的基本特征
1、假借身份。不法分子假借保險公司內部員工或資深業內人士的身份,接觸保險消費者。
2、慫恿退保。不法分子為慫恿保險消費者退保,通常會詆毀消費者所購保險產品及承保公司,同時聲稱自己有“門路”,能夠幫助消費者全額退回所繳保費。
3、獲取信息。不法分子誘導消費者簽署“代理服務協議”、“授權委托書”,獲取身份證、銀行卡、保險合同、手機號等個人敏感信息,甚至要求消費者將保單手機號修改為“資深保險顧問”的手機號,阻斷消費者與保險機構溝通。
4、誘導貸款。不法分子使用保險消費者手機操作保單貸款,誘騙消費者配合提供驗證碼、人臉識別,誤導消費者收到的保單貸款即為第一筆退保金。部分保險消費者發現賬戶有款項到賬后,并未仔細分辨到賬款項的性質,誤以為退保成功,卻已經陷入了不法分子精心編織的陷阱。
5、收費失聯。在收取消費者“代理退保手續費”一段時間后,消費者無法再聯系上不法分子,消費者才意識到自己遭遇詐騙。
二、消費者權益保護溫馨提示
1、正確認識保單貸款。保單貸款是指投保人將所持有的壽險保單質押給保險公司,按照保單現金價值的一定比例獲得資金的一種方式,主要是解決投保人短期資金周轉需求。保單貸款產生的本息需消費者按貸款協議約定及條款約定償還,或在理賠、退保、生存金領取、滿期金領取等環節支付的款項中進行扣除。消費者如對保險產品或服務有疑問,或對保單貸款等其它保險業務有辦理需求,可訪問保險公司官網、官方微信公眾號、撥打客服熱線或親訪保險公司營業場所等方式咨詢辦理。
2、理性辦理退保。消費者在非法“代理退保”組織唆使下放棄已經擁有的保障,退保后,由于年齡的增長、健康狀況的不可預知,如想再次購買,易出現費率增加、保險責任免除、無法購買等情況,使消費者失去正常風險保障。“非法”代理退保名為代理維權,實則牟取暴利,不法分子通過誤導消費者保單貸款,欺騙消費者貸款為退保金,進而要求消費者支付高額手續費,造成消費者的資金損失。消費者應了解所購保險產品的保險責任、除外責任和退保損失等重要信息,根據自身風險保障需求,謹慎理性衡量是否有必要辦理退保。
3、保護個人信息。保險公司除向消費者收取保費外,通常不會收取其他費用,尤其是要求通過微信、支付寶轉賬給個人賬戶的,通常是詐騙。消費者應妥善保管身份信息、通訊信息、家庭住址、金融賬戶、保險合同等敏感信息”,對保險公司的上門服務人員,通過查驗證件、撥打官方客服電話等方式核實對方身份,以免被惡意使用或非法買賣。遇到身份不明的人員,保險消費者應避免無關人員操作本人手機,要做到不將保險合同信息泄露給身份不明的人員,不泄露銀行卡、身份證、手機號碼等重要個人信息。
典型案例
2022年5月,賈先生因經濟原因想要退保其購買的保單,隨后通過短視頻在網絡上接觸了自稱是“保險咨詢顧問”的人員,并將自己的保單發給所謂的“保險咨詢顧問”讓其幫助自己查看是否有必要購買。該“保險咨詢顧問”為賈先生“梳理保單信息”后告知其保單存在許多問題,慫恿賈先生退保,并承諾可以幫助其申請退回全部保險金,但需要收取“代理退保手續費”。
賈先生心存疑慮,但該“保險咨詢顧問”為獲取賈先生的信任表示可以提供上門服務。“保險咨詢顧問”上門后引導賈先生簽署“保險咨詢服務協議書”及“承諾書”,隨后使用賈先生手機操作保單貸款。期間,賈先生配合對方刷臉并提供驗證碼。貸款到賬后,該“保險咨詢顧問”欺騙賈先生該筆金額是為其辦理獲得的第一筆退保金。賈先生見立馬就能退錢,便相信了這位“保險咨詢顧問”,并按照要求向對方支付了8900元“退保手續費”。
整個過程中,賈先生未要求該“保險咨詢顧問”出示任何證件以核實其身份。直至6月初,賈先生無法聯系上這位“保險咨詢顧問”,才意識到被騙。
在此,太平人壽特別提醒廣大保險消費者,理性衡量是否有必要辦理退保,提高個人信息保護意識,不輕信“代理維權”“代理退保”的虛假承諾。對于不明身份人員或來電多留個心眼,記錄對方相關信息,及時與保險公司聯系確認,避免自身保障及人身財產受損。消費者若發現自己上當受騙,請立即聯系銀行凍結銀行賬戶,保存證據,及時報警。